【干货分享】“心梗三项”在儿科的临床应用-凯发会员
新闻动态

【干货分享】“心梗三项”在儿科的临床应用-凯发会员

2018.06.07

目前临床和检验界公认的心梗三项--肌红蛋白、肌酸激酶同工酶、肌钙蛋白,因检测快捷,敏感度和特异度高,检测时间窗口宽,因此是理想的心梗标志物,并逐渐应用于儿科各种心肌损伤性疾病的诊断。

 

一、心梗三项的生物学特性

肌红蛋白(myo):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,存在于心肌中,在心肌受损(急性心肌梗死)时释放到血液中的心肌蛋白标志物;

肌酸激酶同工酶(ck-mb):ck-mb是心肌酶的同功?之一,主要存在于心肌;

肌钙蛋白(ctni):肌钙蛋白i属于肌钙蛋白复合体中的一种蛋白质,并且ctni仅存在于心脏组织中;


1528337620(1).jpg 


二、在儿科的临床应用

心梗三项在儿科原发性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

1、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由于心肌大量坏死,其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与acs很相似,心梗三项联检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;

2、轻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,有约5%的患儿甚至无心电图改变,而在急性期ck-mb与mb升高,两者敏感度高于ctn,ctn的特异性和观察窗更好,故应至少选择2个指标联合检测,可将诊断的准确率提高;

3、心力衰竭时,肌钙蛋白联合脑钠肽联合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;

 

心梗三项在儿科全身性疾病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

1、儿童感染性疾病容易合并心肌损伤,如支原体、肠道ev71、轮状病毒、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,急性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水平能反应心肌损害的程度与进展。急性风湿热合并心脏炎出现心肌坏死、心肌损伤时ctn明显升高并具诊断特异性;

2、新生儿窒息、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心肌损伤时ctn升高,且与肺动脉收缩压和血氧分压在一段时间内有相关性;随着压力的改善,ctn水平下降,心肌损伤好转;

3、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脓毒症的重症监护患儿ctn水平显著升高,正相关于机械通气周期、疾病严重度和死亡率,负相关于心脏左室短轴缩短率。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为合并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、治疗和整体预后改善提供重要循证依据,其中ctn是儿童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;

 

儿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比成人耐受性更好,但研究发现儿童发生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损伤的疾病更普遍,因此对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的选择和检测需慎重和全面。

三、心肌标志物的合理选择

传统心肌酶谱的挑战

传统心肌酶谱:ck、ck-mb、mb等检测指标--急性胃肠炎患儿由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、肌细胞损伤、肝细胞破坏等所致的传统心肌酶谱升高,各类骨骼肌损伤、ck、ck-mb、mb会明显升高;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基因变异型及部分遗传代谢类疾病的患儿,只ck-mb、mb升高,因此依据ck-mb、mb升高判定心肌损伤诊断意义有限,传统心肌酶谱在诊断小儿心肌损伤的特异性不足,为减少临床误用,称为"酶学标志物"更合适。

 

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挑战

心肌损伤标志物:myo、ck-mb、ctni等检测指标--儿童心肌损伤早期缺乏典型症状,筛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以降低漏诊心肌损伤和儿童少见的acs。myo可最早检测出来,ck-mb是全面评估儿童心肌损伤的常规指标之一,ctni的检测窗口期长、特异性高,三项联检可大大提高临床诊断。

 

在儿科,无论是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或确定标志物,临床应用时都应避免单指标阳性确诊,标志物动态监测、临床表现综合评估、相关检查全面辅助才能获得最佳诊断。

 

来源:检验频道

 



025-68569011